清香型铁观音采用轻发酵工艺,色泽砂绿乌润,香气清新高扬,带兰花香或花果香,汤色黄绿明亮,滋味鲜爽甘醇,叶底柔软绿亮;浓香型铁观音经重发酵和烘焙,色泽乌润油亮,香气醇厚馥郁,带炒米香或焦糖香,汤色金黄透亮,滋味浓厚回甘,叶底红边明显,适合资深茶客。
普洱茶的存储是决定其“越陈越香”的关键,需遵循“干仓、通风、避光、无异味、适度温湿度”原则,具体方法如下:
1. **环境要求**:
– **温度**:理想存储温度为20-25℃,避免高于30℃(加速氧化,产生酸馊味)或低于10℃(抑制转化)。
– **湿度**:相对湿度控制在50%-70%,低于50%转化缓慢,高于70%易滋生霉菌。南方潮湿地区可使用抽湿机,北方干燥地区可放置水盆增加湿度,定期用湿度计监测。
– **通风**:存储环境需空气流通,但避免强风直吹,防止茶叶水分流失过快。可选用陶缸、纸箱或专用茶柜,避免密封容器(如玻璃罐),以免阻碍氧化。
– **避光**:茶叶需存放于阴凉处,避免阳光直射,紫外线会破坏茶叶中的香气物质,导致茶汤发酸。
2. **容器选择**:
– **新茶/散茶**:先用棉纸或牛皮纸包裹,再放入陶缸或紫砂罐,陶土材质透气且能调节湿度,促进茶叶“呼吸”。
– **紧压茶**:饼茶、沱茶等可直接用棉纸包裹,堆叠存放于纸箱或木质茶架(避免使用樟木等有异味的木材),纸箱需保留缝隙,便于空气流通。
3. **分类存放**:
– 生茶与熟茶分开存放,避免香气串味;不同产区、年份的茶也需隔离,防止风味混淆。例如,勐海生茶与易武生茶可分箱存放,熟茶单独存放于通风较好的区域。
4. **定期检查**:
– 每3-6个月检查一次,观察茶叶是否有霉斑、异味,若发现受潮(茶饼发软、有霉点),需及时移至通风处阴干,切勿暴晒;若已霉变,应立即丢弃,避免污染其他茶叶。
5. **仓储类型**:
– **干仓**:自然条件下存储,温湿度适宜,茶叶转化缓慢,香气纯净,汤色透亮,是理想的仓储方式。
– **湿仓(不建议)**:人为加湿升温加速转化,易产生霉味、酸味,虽短期内汤色变深,但品质劣变,属不合理仓储。
此外,家庭存储可利用书房、衣帽间等闲置空间,避免与厨房、卫生间等异味源相邻,通过科学存储,让普洱茶在时间中自然升华。
英德红茶在国际上屡获殊荣,1963年其产品被英国皇室选为御用茶,成为中国红茶走向世界的代表之一;1988年在第27届世界优质食品评选中,英德红茶荣获金奖;2007年“英德红茶”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;2015年在意大利米兰世博会上,英德红茶作为中国馆指定用茶展出;2019年在“世界红茶产品质量推选”中,多款英德红茶产品获得金奖,其品质得到国际市场的广泛认可,是中国红茶在国际舞台上的重要名片。
安溪铁观音讲究“开面采”,即新梢形成驻芽后,采下2-3叶,俗称“小开面”或“中开面”。采摘时间以晴天午后3-4点最佳,此时鲜叶含水量适中,酶活性强,利于香气形成。忌采雨水叶、露水叶及病虫害叶,采摘时需轻拿轻放,避免鲜叶损伤,影响后续发酵。
普洱茶的制作工艺分为生茶和熟茶,两者在毛茶制作后存在关键差异,以下为详细流程:
### **一、生茶制作工艺**
1. **鲜叶采摘**:选择云南大叶种茶树新梢,以一芽二叶或一芽三叶为标准,春茶(3-4月)、夏茶(5-6月)、秋茶(9-10月)品质依次递减。
2. **杀青**:通过铁锅高温翻炒(温度200-250℃)或滚筒杀青,破坏鲜叶中的氧化酶活性,阻止茶多酚过度氧化,同时蒸发部分水分,使叶片变软。杀青时间约8-12分钟,需掌握“高温快速、杀匀杀透”原则,避免生青或焦糊。
3. **揉捻**:杀青后的茶叶趁热揉捻,使叶片细胞破碎,茶汁溢出,形成紧结的条索。揉捻力度遵循“轻-重-轻”,时间约20-30分钟,生茶揉捻程度较轻,以保持茶叶活性。
4. **晒干**:将揉捻后的茶叶均匀摊放于竹席或晒场上,在自然光下晾晒至含水率10%以下。晒青工艺保留了茶叶中大量活性酶,为后期陈化奠定基础,区别于烘青、炒青工艺。
5. **蒸压成型**:晒青毛茶经筛选、拼配后,通过蒸汽软化,放入模具中压制成饼茶、沱茶、砖茶等形状,冷却定型后干燥,形成成品生茶,后续自然陈化。
### **二、熟茶制作工艺**
1. **毛茶准备**:采用晒青毛茶,等级较低的原料(如3-5级)更适合发酵。
2. **渥堆发酵**:核心工艺,将毛茶泼水加湿(含水率50%-60%),堆积成1.5-2米高的茶堆,覆盖湿布或薄膜保温保湿,控制温度在40-65℃,持续45-60天。期间需多次翻堆,促进微生物(黑曲霉、酵母菌等)繁殖和茶叶氧化,使茶多酚大量转化,苦涩味降低,形成熟茶特有的醇厚口感。
3. **干燥**:发酵结束后,通过晾晒或低温烘干(温度≤60℃)降低含水率至12%以下,避免高温破坏香气。
4. **筛分拣剔**:去除茶梗、杂物,按等级拼配,再经蒸压成型,流程与生茶类似。
生茶工艺注重保留活性物质,依赖自然陈化;熟茶工艺通过渥堆加速转化,成品即可饮用,两者共同构成普洱茶的工艺体系。
英德红茶的品质特点可概括为:外形紧结重实,色泽乌润显金毫;香气甜香馥郁,带有明显的花果香或蜜香,高锐持久;滋味醇厚鲜爽,入口顺滑,回甘明显,具有“浓、强、鲜”的典型特征;汤色红浓明亮,犹如琥珀;叶底红匀柔软,芽叶完整。其风味既保留了大叶种红茶的浓强口感,又因产地环境形成了独特的甜香风格,适合清饮或调配牛奶、糖等饮用,是兼具品饮与保健价值的优质红茶。
安溪铁观音的主栽品种是“铁观音种”,属无性系灌木型中叶类,迟芽种。其植株主干明显,枝条斜生,叶片呈椭圆形,叶色深绿有光泽,叶质厚脆。该品种抗逆性强,适制性好,制成的茶叶内含物丰富,茶多酚、氨基酸、芳香物质比例协调,是形成铁观音独特品质的基础。
普洱茶的核心产区集中在云南省西南部,以西双版纳、普洱(原思茅)、临沧三大茶区最为著名,各产区因地理环境、气候条件和品种差异,形成了独特的茶叶风格:
1. **西双版纳茶区**:位于云南省最南端,是普洱茶的发源地之一,分为勐海、勐腊、景洪三县。勐海县是“普洱茶圣地”,拥有布朗山、南糯山、贺开、巴达、勐宋等知名茶山,茶叶特点为香气浓郁(如布朗山的山野气韵、南糯山的蜜香),滋味厚重,苦涩明显但回甘持久,茶气强劲,是制作优质生茶的核心区域;勐腊县的易武茶区以“柔”著称,茶汤绵柔甜润,香气细腻,被誉为“班章为王,易武为后”。
2. **普洱(思茅)茶区**:地处云南省中南部,是历史上茶马古道的重要枢纽,包括景迈山、邦崴、困鹿山等茶山。景迈山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古茶园之一,茶叶具有独特的兰花香和山野气息,滋味清甜,涩感稍显,耐泡度高;邦崴茶区的茶叶兼具苦甜,回甘迅速,茶汤质感饱满。
3. **临沧茶区**:位于云南省西部,是大叶种茶的主产区,以冰岛、昔归、忙肺、凤庆等为代表。冰岛茶被誉为“普洱皇后”,茶汤清甜如蜜,香气高雅(花果香显著),几乎无苦涩,喉韵深广;昔归茶有“临沧班章”之称,滋味浓烈,香气独特(类似兰花香与冰糖香),回甘迅猛,茶气足。
此外,保山、德宏等区域也有少量普洱茶产出,但核心品质仍以三大茶区为标杆,各产区的小环境差异造就了普洱茶“一山一味”的丰富特质。
英德红茶的制作工艺主要包括萎凋、揉捻、发酵、干燥四大核心步骤。萎凋是通过摊放使鲜叶散失部分水分,软化叶片并促进酶活性;揉捻则使叶片细胞破裂,促进茶多酚氧化聚合,同时形成紧结的外形;发酵是关键环节,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,茶多酚氧化形成茶黄素、茶红素等物质,使茶叶形成红汤红叶的特征;最后经干燥固定品质,蒸发水分,便于储存。优质英德红茶在工艺上注重发酵程度的精准控制,以形成“浓、强、鲜”的独特风味。
“观音韵”是安溪铁观音特有的品质特征,指茶汤入口后,舌尖先感微苦,随即转为甘甜,喉间留有持久的生津感和香气回味,仿佛蕴含一种难以言喻的“韵致”。其形成与茶树品种、产地土壤、气候及制作工艺密切相关,优质铁观音的“观音韵”持久,被誉为“圣妙香”“天真味”。